心血管内科提醒:这8个信号可能是心脏在求救
早上查房时,52岁的张先生拉着我的手说:"医生,我要是早半个月注意到这些不舒服就好了..."这是他心梗抢救后的第三天。作为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十五年的医生,这样的场景见过太多。今天就想用直白的语言,告诉大家心脏发出的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求救信号。
一、这些症状别不当回事
1. 突然的疲劳感:以前能轻松爬五楼,现在三层就喘得,这种体能明显下降很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
2. 莫名其妙的牙疼:没有蛀牙却出现左侧下颌阵发性疼痛,特点是说不清具体哪颗牙疼,这可能是心绞痛放射痛
3. 枕头越垫越高:平躺时感觉胸闷,需要垫高枕头才能入睡,可能是心脏功能减退导致肺淤血
4. 饭后胸闷:吃饱后出现心前区感,因为进食后集中在消化道,心脏供血相对减少
二、容易被误会的预警
5. 胃疼式心绞痛:上腹部胀痛伴有恶心出汗,很多人以为是胃病,其实是下壁心肌缺血
6. 左肩臂酸胀:左侧肩胛骨区域持续酸胀,像背着沉重书包的感觉,这是典型心绞痛牵涉痛
7. 半夜憋醒:睡着后突然因呼吸困难醒来,需要坐起来才能缓解,这是早期心衰的表现
8. 莫名的焦虑:没有缘由地心慌、出汗、坐立不安,可能是心律失常的前兆
三、日常护心小建议
我们心血管内科医生办公室里常备着三样东西:血压计、听诊器和一罐坚果。保护心脏其实就藏在生活细节里:
- 每天晨起测血压,记住"135/85"这个上限值
- 买菜时多选深色蔬菜,紫甘蓝、菠菜这些富含钾
- 看电视时做做踝泵运动:脚尖上下摆动促进下肢循环
- 每天7小时睡眠,心脏也需要按时"充电"
上周门诊遇到一位阿姨,她说自从发现快走时左臂发麻就来检查,结果及时发现了冠状动脉狭窄。她告诉我:"医生,我就是看了你们发的科普才重视起来的。"这样的反馈让人欣慰。
心血管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,而是突然发现的。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心电图检查,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的朋友好半年检查一次。记住,心脏的求救信号可能很隐蔽,但只要我们愿意倾听,永远为时不晚。
(本文由某医院心血管内科副医师审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