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颈癌筛查有必要做吗?这份女性指南请收好
近总能在后台收到这样的留言:"我才28岁,需要做宫颈癌筛查吗?""检查hpv阳性是不是就得癌了?""打了疫苗还用筛查吗?"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健康编辑,今天就用直白的话跟大家宫颈癌筛查那些事儿。
为什么说宫颈癌是"善良的"
与其它不同,宫颈癌有个显著特点——发展缓慢。从HPV感染到终癌变,往往需要5-10年时间。这就给了我们充足的干预窗口期,定期筛查就像安装了一个"警报器",能在癌前病变阶段就发现问题。
临床数据显示,早期宫颈癌率能达到90%以上。但现实是,很多女性直到出现接触性出血才去检查,这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佳治疗时机。记住:宫颈癌筛查不是在找病,而是在"抢时间"。
关于宫颈癌筛查的三大误区
误区一:打了疫苗就高枕无忧
HPV疫苗确实能预防70%-90%的高危型病毒,但目前的疫苗还不能覆盖所有致癌亚型。就像汽车有了气囊也要系带一样,接种疫苗后仍需定期筛查。
误区二:没有症状就不用查
早期宫颈癌可能完全没有症状。等到出现异常出血、分泌物增多时,病情可能已经进展。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,从21岁开始就要建立筛查意识。
误区三:检查结果阳性等于得癌
HPV阳性就像体检发现血糖偏高,需要重视但不必恐慌。80%女性一生中会感染HPV,90%的感染会在1-2年内被免疫系统清除。关键是要遵医嘱做好后续随访。
不同年龄该怎么筛查?
21-29岁:每3年做1次TCT检查(宫颈细胞学检查)。这个年龄段HPV感染多是一过性的,单独做TCT即可。
30-65岁:推荐每5年做1次TCT+HPV联合检测,或者每3年单独做TCT。联合检测的漏诊率更低,就像用两道筛子过滤更保险。
65岁以上:如果过去10年筛查结果都正常,可以和医生讨论停止筛查。但如果有癌前病变病史,仍需继续监测。
检查前要注意这些细节
1. 避开期,好在干净后3-7天检查
2. 检查前48小时避免性生活、用药和冲洗
3. 无需空腹,但建议穿方便穿脱的裙子
4. 整个过程只需3-5分钟,取样时可能有轻微酸胀感
拿到报告单该看什么?
TCT报告主要看这几个词:
• 未见上皮内病变/恶性细胞(NILM):结果正常
• ASC-US(型鳞状细胞):需要结合HPV结果判断
• LSIL/HSIL(低/别鳞状上皮内病变):需要进一步镜检查
如果是HPV阳性,重点关注16/18型这两个"高危中的高危"。其他12种高危型阳性,建议结合TCT结果决定后续处理方案。
这些人群要更重视筛查
• 有多个或伴侣有高危性行为
• 长期吸烟或免疫力低下
• 长期口服避孕药(5年以上)
• 有宫颈癌家族史
• 既往发现过癌前病变
后想说,宫颈癌筛查就像给身体做年检。很多客户跟我说,检查前总爱胡思乱想,但每次做完反而更踏实。现代医学已经给我们了这么好的,千万别因为害怕或侥幸心理错过它。